许多书法爱好者经过多年对书法的学习后,就想要用自己的作品来检验学习成果,有的人一投便中,但也有人多次投稿后,仍然是名落孙山。于是,便会说,书法入展那是要关系才可以的,没有这个关系,谁又会让你入展呢。对此,也便失去了对书法的进一步学习。那么,书法入展,是不是要靠关系?其实,一位书法家说,只要作品好,跟有没有关系根本没关联,主要还是一个创作方法的问题。
图片
上面这是某届书法大赛上的一幅入展作品,这幅字从整体上看,写得很有特点,也写出了自己的个性。但还有人认为,这幅作品字形写得真丑,看来评委还是喜欢丑书,以后就要在创作时把字形写丑,入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。真的是这样吗?我们来看看这位作者是如何给大家介绍他的创作经验的。
图片
第一,要在学习古人书法上下足功夫。自己在学习隶书时,原因只是简单地把某一本字帖临摹学习好,但后来随着书法学习地不断深入,才发现,书法中的各个书体都是相通的,并不能说,只有一本字帖就能学习到书法的精髓,而是要多学兼学。自己喜欢典雅雄浑的隶书作品,但也喜爱方正雄健的魏碑书法,因此,在取法上,便常常对历史上的隶书和魏碑进行了深入学习,例如两汉时期的隶书作品,它们的风格不同,字形不同,就会多下些功夫,而魏碑虽然是由隶书演变来来的,但它却形成了另一种峻厚之风。因此,它们都是自己最为喜爱的书法风格。
图片
第二,在创作中,坚持以自己的优势来创作作品。以前,自己在书写作品时,也会和许多书法爱好者一样,写的是隶书,就不敢逾越隶书的特点,但后来发现,书法创作时,或者说是书法大赛上的那些入展作品,其实并没有完全以一种书体的形式而出现,它们大都是经过了“二次加工”,也就是说,那些入展作品,都是融合创作而成的。在隶书创作中,自己便把所擅长的魏碑风格给中间增加一些,结果发现这样创作的效果还是很有个性的,让人耳目一新,同时,也增加了隶书的另一种特点,这两种书体从表面上看字体不同,但实质上,它们都是一种母子关系。
图片
第三,在作品中增加书法的艺术性。我们只要从书法大赛上的那些入展作品中看到,很少有作品不在其中增加书法艺术性的表现要素。说到艺术性,其实也很简单,就是在作品中要用矛盾关系来表达它的要求,例如字的大小,字形上的正侧,墨色上的干枯浓淡,空间上的疏密、黑白,以及点画上的粗细,这些都是艺术性的表现要求。只不过,我们在创作时,要时刻把握这些关系,让作品看上去自然而然,不要刻意就可以了。
图片
当然,书法创作的方法很多,并不只是我上面所说的这一种套路,但其中必须要有合理的取法,适当的融合方法,以及艺术性的表现方法,除些之外,书法作品的风格也很多,只要我们坚持用自己平常所学的优势来创作,相信你也可以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来。
图片
对于上面这位书法家的创作经验,大家觉得他说的是否到位?他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,一起讨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